科普

阅读经典:微生物学中的开创性论文

听说最近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已经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,从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入境,在英国蔓延开来。虽然现在欧洲的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并不在许多传染病模型的预测之外,但是当病毒终于从遥远的祖国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,还是能感受到全球化时代“地球村”的紧密。为了不给祖国人民添乱,我就准备坚守伦敦,拒病毒于家门之外——有种快要打仗的感觉呢!取消了周末出游的行程,尽量选择在人少的时候错峰出行,准备了一些解表的感冒药(如果自己被感染了,大概率会是像重感冒一样的表现吧)和能吃两周的食物(以防被要求在家隔离的情况),不参加非必须的聚会,多走路少乘公交,多吃水果,早睡早起,勤洗手——在保护自己的同时,也算是主动减轻社会防疫的压力吧。1 据说现在一个人的智商等于100减去家里卫生纸卷的数量,我自然是不敢屯卫生纸的。周末宅在家里,晒着难得的初春暖阳,正好可以读书写文。

初探川渝地区页岩及砂岩层间沉积物斑纹状分布的起源

在我的家乡,山城重庆,自然出露了大量沉积岩——页岩和砂岩。这些沉积岩又分为两大类。第一类是形成于中生代的紫色泥页岩和砂岩。当时的四川盆地,是一个大型内陆湖。第二类沉积岩则是形成于新生代的浅色砂岩和页岩,源自长江水系的沉积物。在重庆进行地质考察,很容易在裸露的山体侧面见到第二类沉积岩叠压在第一类之上。而在它们下方,则是由古生代海洋的生物碎屑形成的石灰岩。

从小时候起,我就很喜欢翻看那些来自新生代时期的浅色沉积岩。一页页地剥开,在层与层之间便会露出斑驳的纹理,颜色从红褐色到黑色不等。它们是有机物的痕迹。可惜在其中并没有发现肉眼可以分辨的动植物化石。至于为什么它们会呈现出圆形如菌落一般的样子,我并不清楚,只是猜想这或许是化学物质浓缩的结果。